延安文艺纪念馆大型壁画是这样创作落成的 |
[ 来源: | 作者:本站 | 发布时间:2020-05-26 | 浏览:2708次 ] |
大型壁画《延安文艺 永恒华章》 范迪安 白晓刚(请横屏欣赏) “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延安精神的鼓舞、感召、激励下成长起来的,这次的创作,可以说是我受到延安文艺几十年熏陶之后的由衷生发。”5月23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8周年的日子里,延安文艺纪念馆在延安隆重开馆,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和中央美院壁画系教授白晓刚共同创作的大型壁画《延安文艺 永恒华章》落成,在纪念馆前厅与公众见面。谈及这件长18.5米、高4米的大型壁画的创作,范迪安如是说。 延安文艺纪念馆位于桥儿沟鲁艺旧址,是延安鲁艺文化园区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主要展示1935年到1948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十三年延安文艺实践,展示延安时期革命文艺对中国革命的贡献和对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深远影响。2019年10月,在受邀为延安文艺纪念馆前厅创作作品之后,范迪安、白晓刚即前往纪念馆工地考察,实地调研了纪念馆的空间环境和展陈方案,形成了以壁画形式表现延安文艺的主题、营造公共艺术氛围的构思。
大型壁画《延安文艺 永恒华章》局部 范迪安 白晓刚 大型壁画《延安文艺 永恒华章》局部 范迪安 白晓刚 “我是在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央美院学习的,当时古元、彦涵、罗工柳等先生都是美院教授,他们这一批‘老延安’,一生执着于以艺术的‘小我’服务于人民的‘大我’,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同时他们又充满朴素的情怀,对我们的影响极大。2010年以来,我先后20多次到访延安及周边地区,在宝塔山、枣园、杨家岭、鲁艺旧址等地进行过多次写生创作,有好几个元旦都是在黄河边上和老乡们一起过的。我深切地感受到延安的历史,看到沿黄地区和老百姓生活方面的新变化,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范迪安说。为延安文艺创作一幅视觉史诗,成为他长久以来的愿望,也成为《延安文艺 永恒华章》从构思阶段就定下的基调。 “延安文艺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应该像展开一幅历史长卷一样展现延安文艺的厚重传统、文化血脉、革命情怀和永恒传承。”范迪安说,“当我第一次看到那面18米多的大墙,千古流淌的黄河、延安秧歌舞动的红飘带、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原、《黄河大合唱》的旋律,这四种意象顿时在我脑中‘叠印’,我感到它们之间有一种共同的文化属性和可感触的视觉韵律。它们也是厚重的历史积淀、浓郁的陕北风貌和民间文化、延安文艺精神的叠合,丰硕的延安文艺经典作品犹如这个主旋律上闪耀跳动的音符。”范迪安回忆,他当即勾画了数幅草图,形成长河、飘带、高原、旋律共同贯穿画面的基本结构。
大型壁画《延安文艺 永恒华章》局部 范迪安 白晓刚 在四重叠印的视觉图像中,《延安文艺 永恒华章》以奔腾的黄河和红色的飘带组合的意象通贯全画,以桔红、金黄为主调,表现黄土高原的地域色感,表征延安文艺的光辉成就;同时以中国画的长卷格式展现了延安文艺的历史渊源和丰硕成果,形成强烈的视觉旋律,构成了宽阔的历史时空,如同一首视觉交响诗:画面从左到右分为三个段落,分别描绘以黄帝陵、轩辕像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鲁艺为代表的革命文艺创作成果,和以日出东方和雄伟长城象征延安文艺精神的传承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