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黄陵故事|郁郁苍苍桥山柏

[ 来源: | 作者:本站 | 发布时间:2020-06-12 | 浏览:2785次 ]

历史灿烂而有锦绣人文,山水奇绝而生万千气象。自黄帝划野大禹分州,桥国始 ,时光已越过万水千山,倏然而逝五千年。向路问史,黄陵是历史与文化滋养的沃土,是智慧与豪情淬炼的城池。轩辕百代、山歌水颂,汉武遗韵、沮水秋风,暮雪朝霜、英雄意气。岁月川流,黄陵人踏歌而行,有故事、有乡愁、有温度、有气质。《黄陵故事》我们一起看过去,看现在、看未来,与黄陵同行。

“陵寝以风水为重,荫护以树木为先”,在黄帝陵这片方圆203.92公顷的土地上,竟拥有古柏十万余株,它们的年龄,8.6万余株在百岁以上,3万余株均在千岁以上,苍翠茂盛,正当壮年,虬枝掩映,颇为壮观。



黄帝手植柏,相传为黄帝亲手所栽,树高19米,胸径11米,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树龄,被誉为“世界柏树之父”。 它虬枝盘绕、苍劲挺拔,沐浴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荣辱兴衰,至今依然苍翠挺拔、苍劲挺拔、冠盖蔽空,四季常青、枝叶繁茂,是黄帝陵景区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见证。古往今来,人们对这棵象征之树的敬仰与朝圣之情,就像精神血脉一样,代代传承。

2012年,陕西省林业厅等部门启动了黄帝手植柏克隆扩繁保护工程,培育出与“黄帝手植柏”遗传品质、基因完全相同的再生植株,在遗传学上与黄帝手植柏完全一样,保证黄帝手植柏遗传资源纯正。

2016年,黄帝手植柏种子随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更是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国脉传承的强大生命力。


挂甲柏,又名将军树,它是与黄帝手植柏直线相对的另一棵奇妙古柏。在古老伟岸的树干上,排列有序地密布着犹如钉痕一样规整的小孔洞,这些斑痕《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汉武帝刘彻于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率领十八万大军北巡朔方,凯旋归来,祭拜黄帝。祭拜前,他将自己的盔甲挂在这棵柏树上,以示庄重虔诚,不料盔甲上的铆钉刺破树皮,竟在树皮上留下了斑斑甲痕,于是后人便将此树称为挂甲柏。从此以后直至今天,每年清明节柏树开花时,这些钉痕一样的孔洞里都会流出晶莹闪亮的柏汁,状如眼泪。


龙角柏,它们位于黄帝陵冢正北的盘龙岗龙头的位置上,左右各一株,十万余株古柏枝叶繁茂,唯有这两株柏树无叶,外形酷似“龙角”, 直刺苍穹,故称为“龙角柏”。这两株柏树树肌按照天道左旋的规律盘旋向上,千年不朽、神奇至极,令人叹为观止。



桥山古柏之所以能形成现在的规模,既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力,更源于千百年来谒陵人、护陵人和当地老百姓的逐年栽植、建设和保护之功。《黄帝陵志》记载,经过魏晋与隋,到了唐代,桥山古柏已经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苍劲挺拔。唐开元、天宝年间,人工栽植松柏1400余株。宋仁宗赵祯令增栽柏树,当地官员用10贯钱购买附近群众家里的大小柏树1415株,种植于桥山。轩辕庙内目前保存的祭祀保护碑刻最早的是北宋嘉佑六年的《栽种松柏圣旨碑》,是历朝历代种植保护柏树的历史见证。当时还免除当地寇守文、王文政、杨迈三户一切差役,令其专门守护黄帝陵,他们是有记载的最早的“守陵儿女”了


桥山古柏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古老、保护最完整的古柏群,兼有了原始自然林木资源的天地灵性和更多的人文考古价值与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