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黄帝文化论坛(一)《黄帝内经》中的防病智慧

[ 来源: | 作者:本站 | 发布时间:2020-02-14 | 浏览:2707次 ]

恩格斯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从黄帝开始,从黄陵开始,中华文化的思想进程也应该从黄帝开始,从黄陵开始。

文化是历史的经过修正的再现。对待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过的:“对历史文化,要注重发掘和利用,溯到源、找到根、寻到魂,找准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中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治国智慧,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资政”。

从本期开始,黄陵县文化和旅游局微信公众号为您开通《黄帝文化论坛》系列文章,宣传普及黄帝文化知识,欢迎广大黄帝文化研究者和爱好者赐稿、探讨、研究,传播源渊流长、博大精深的黄帝文化。


第一期

《黄帝内经》中的防病智慧


《黄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起源于轩辕黄帝口耳相传,后经历代道家、医家、医学理论家联合增补发展创作,一般认为集结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黄帝内经》构建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框架,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十分强调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早期预防的重要性;主张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在疾病早期或发病时治疗,可以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而如果发病了或者久病后再治疗,就会因疾病病情复杂、病邪羁绊缠绵,使治疗的难度加大。

《黄帝内经》治未病的理论基础是:调和阴阳,扶正压邪,保持阴阳平衡。治未病的原则是: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

根据《黄帝内经》的治病原理和治病原则,我们对目前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治做以下分析:

01 致病原因

新型冠状病毒病源来自于野生动物。这对我们人类的警示是:要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善待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与动物和平共处,不贪食,不买卖,不捕杀。

02 传播渠道

病从口入,毒从口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通过上呼吸道传入感染,病毒也是从上呼吸道呼出传染。因此,一定要管住嘴,戴口罩,切断传染源。

03 防控措施

(1)未病先防。首先要做好预防工工作,防患于未然。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尽量减少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少出门,待在家,讲卫生,勤锻炼,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

(2)既病防变。如果有咳嗽、发烧等不适症状,就要及时到医院确诊,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干万不能麻痹大意。

(3)病后防复。就是病治好出院后要防反复,及时复查,防止病情死灰复燃。

总之,其核心就是一个″早"字。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主动。

04 坚定信心

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战术上要重视,战略上要藐视。我们坚信,有党中央的坚强正确领导,有社会主义国家众志成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和制度自信,有自黄帝开源的五千年中华文明积淀的文化自信,这场战疫一定能打赢。我们一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切断传染源,消除恐慌心理,扶正抑邪,强体固本,相信这场暴风雨很快就会过去,风雨过后,又见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