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桃花,不慌不忙。 |
[ 来源: | 作者:本站 | 发布时间:2019-03-28 | 浏览:2986次 ] |
世有桃花,不慌不忙。 东风阵阵吹来 桃花沿枝排开 红红白白 粉粉嫩嫩 既有骄媚妖冶之气 又有不染纤尘的素净 春天 即使云朵再清晰 堤岸的杨柳再翠绿 只有桃花盛开时 人间才有欢腾的气氛 只有桃花盛开时 春天才算落实了它的全部丰盛 只有桃花盛开时 心田才有了更加丰盈的情意 因为桃花盛开的地方 有我们思念的旧人 有我们可爱的故乡 还有我们心心念念的世外桃源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从《诗经》开始,桃花就成为了后世人最重要的吟咏对象。它象征青春、爱情、美好,也寄托了离家在外的游子遥望故乡时的思念,更承载着中国人纯美至善的大同精神世界。
谁知,应门的竟是一位妙龄女子,她身着一袭颜色素净的衣裙,宛若此时盛放的桃花,简静柔美,浑然天成。女子礼貌地将崔护请进门,并为其端茶加水。两人互视良久,彼此都有心动之意,却谁都没有言明。暮色浮起时,崔护带着浅浅的惆怅,如影随形了一路。
世事总蹊跷,着意失去,无心反得。是年春色又来撩人,崔护又想起了长安郊外的那片桃林,还有桃花树下眉目含情的女子。带着茫茫期许,他又踏上了来路。此时,小院依旧,桃花如初。他满怀期待地叩响门环。但,无人应。他傻傻地在门外伫立良久,直到暮色染黄了青衫,依然无人应门。临去时,他提笔在门上写下: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天宝三载(744年),因在朝中遭受排挤的李白,怀着抑郁不平之气离开长安,开始了平生第二次漫游。这时,看着“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的江南春色,身在金陵的他念起了东鲁家中的女儿和儿子,还有楼东边那株桃树。于是,他写下了《寄东鲁二稚子》这首诗,并一改往日的酒神风格,句句家常,琐琐屑屑。犹如一封家书,朴素而深情地念叨着父亲对儿女的一片思念之情。
吴地桑叶绿,吴蚕已三眠。 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 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 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 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 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 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 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 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 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就是这样一个存在,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溪水长流,富饶丰足,明媚安然,永恒着世人心上一片最美好的境域。然而,避世出尘,怡然自乐,终是一种难以抵达的闲逸人生。如今,面对钢铁丛林、与日俱增的压力,只要我们的心还能固守清静,那么桃花源就一直都在,日子也依旧清明静好。
阳春三月,春归陌上,桃花映衬尘世的荒芜,热烈地盛开着,仿佛是自然中的宿命继承,让一代代中国人无论身经怎样的患难流离,都能心存安宁的美好憧憬。这份坚定和安宁,让人心生暖意。 |